第647章 曹芳(1 / 2)
曹芳因魏明帝曹叡子嗣夭折而成为其养子,并于曹魏青龙三年被立为齐王。
曹魏景初三年,曹芳成为太子并于同日登基为帝,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佐,之后数年间曹魏与蜀、吴两国没有较大军事冲突,国内比较安定,但正始八年曹爽逐渐掌握了朝政,曹芳则开始亲近小人。
正始十年,曹芳祭拜高平陵时司马懿发动政变掌控了朝政,自此曹魏宗室大权旁落。
曹魏嘉平六年,在司马懿之子司马师的策划下曹芳退位为齐王,西晋建立后又被改为邵陵县公。
“晋泰始十年,曹芳去世,享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
“曹芳所推行的政策较为体察民间疾苦,且推崇儒教及礼法,这也为曹芳赢得了一定褒奖,但他能力不足且执政后期亲近小人、沉溺女色的行为也被后世所批评。”
“曹芳字兰卿,因魏明帝曹叡子嗣全部夭折而与秦王曹询一同成为魏明帝的养子,其生父存疑,一说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
“曹魏青龙三年,曹芳被立为齐王。”
“曹魏景初三年正月初一,魏明帝病重,于是立曹芳为皇太子,命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辅政,并嘱托他们尽心辅佐曹芳。”
“同日魏明帝驾崩,曹芳继位为帝,下诏勉励大臣们稳定国家,并大赦天下,同年七月,曹芳开始亲政,次年曹芳开始学习儒家经典。”
“曹魏正始四年正月,曹芳提前举行加冠仪式,并于四月立甄氏为皇后,大赦天下。”
“此后数年间曹魏与吴、蜀国没有太大的胜败,而北方少数民族多有归附,而敌对的部落也被曹芳派兵击败,曹魏国内较为稳定。”
“正始八年,原先受命辅佐曹芳的大将军曹爽开始独揽大权、提拔亲信,同为受命辅政的司马懿无法阻止他,于是称病不上朝。”
“而曹芳则开始与一群小人亲近,与他们一起在园中游玩宴饮,尚书何晏、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孔乂先后上书劝谏,但曹芳并没有听从。”
“先前称病的司马懿并没有放弃对权力的争夺,一直暗中派人豢养死士、积蓄力量。”
“正始十年正月初六日,曹芳和曹爽等官员前去拜祭曹叡的陵墓高平陵,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派兵控制大部分中枢机构,并上书太后罢免曹爽及其党羽,随后曹爽交出兵权,被诛灭三族,史称高平陵之变。”
“自此司马懿剪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掌控了曹魏朝政,曹魏的中央权力已经不掌握在曹芳手中了。”
“曹魏嘉平三年四月,太尉王凌谋画借拥立楚王曹彪为由起兵反对司马懿专权,希望从司马家族手中夺取中央权力。”
“不久曹芳得知太尉王凌将反叛的消息,下诏命司马懿率军将其击败,最终王凌自杀,曹彪被赐死。”
“同年七月,司马懿去世,但其子司马师接替了其地位,继续掌控朝政,并于嘉平五年通过击败吴国太傅诸葛恪的军队进一步稳固了自身的地位,曹芳仍然没能重新掌握中央权力,“因而这段时间未能有所作为。”
“嘉平六年二月,中书令李丰与此时皇后张氏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密谋废除司马师的辅政之位,并计划让夏侯玄做大将军。”
“司马师得知后,设计除掉了他们,并将他们诛灭三族,曹芳也因此被迫废除张皇后改立王氏为皇后。”
“同年七月,司马师之弟安东将军司马昭带兵入京,准备之后去攻打蜀国,这时曹芳左右亲信劝他在司马昭辞行时杀死司马昭,再派兵击败司马师,并已将诏书提前写好,但曹芳没有执行。”
“而司马师本已事先密谋废除曹芳皇位另立新君,司马昭带兵入京更是促成他计划的实施。”
“随后司马师等人上奏皇太后,以曹芳年长而不理朝政、沉迷女色等为由废除曹芳皇位,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皇帝。”
“于是曹芳退位为齐王,地位降为诸侯藩王,在河内郡重门建立齐王宫居住。”
“此后司马氏的权势在曹魏日渐强大,最终于晋泰始元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接受魏元帝禅让建立晋朝,这时曹芳被改封邵陵县公。”
李白:司马师废黜曹芳并非败笔,在当时,曹芳两次出手反抗,但均以失败告终,双方的矛盾已经彻底激化。
司马师这么做,虽然引发了争议,但也解决了问题,同时给司马昭铺路,方便他代魏自立。
在三国时期,自从官渡之战后,一直是曹魏占据上风。虎踞北方,实力强劲,时刻威胁着蜀、吴二国。
但是,在三足鼎立之中最强的魏,却不是最后的胜者。曹魏雄主辈出,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明君,实力和蜀、吴相比,早就是天上地下了。
但是,在曹魏后期,也就是曹叡逝世后,朝堂局势出现变化。年幼的曹芳继位,手中却无大权,皇帝形同虚设。
也不能怪曹芳,毕竟八岁就上位,手中有权力也握不住。更别说他的对手是曹爽、司马懿、司马师这波人。有这些人在,他就算贵为天子,也只能像傀儡一样,任人摆弄。
而且,曹丕、曹叡两代皇帝,都竭力打压曹魏宗室。这样一来,群臣不敢开口,宗室无人可用,曹芳就算想办事,也是无能为力。到了这一刻,曹魏政权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有人衰落,自然会有人强盛,而取代曹氏权威的,正是司马家。本来,大权在曹爽手里,虽然也是权臣,但好歹是曹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