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皇帝好多啊 > 第二百九十一章 百家思想(四)

第二百九十一章 百家思想(四)(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惠施,宋(今河南商丘)人,生于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80年),传卒于公元前310年,战国中期宋国着名学者,名家鼻祖,与庄子为友,曾做过魏(梁惠王)的相国;后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遭到失败,被张仪驱逐。

惠施才思敏捷,博学善辩,长于雄辩与逻辑推理,曾与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掀起了名辩的高『潮』,故有“惠施以之辩给,万石以之讷慎”。

惠施的思想,大多只能在《庄子》一书以窥一二,惠施死后,庄子曾感慨世上再无可言之人,再联想到《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云:“庄子者,蒙人也……”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

《吕氏春秋·『淫』辞》篇高诱注云:“惠子,惠施,宋人也……”据此可知,庄子与惠施同为宋人。

说得亲近点儿,他们是一对同乡(中国历有“尸骨还乡”之俗,观“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以及《庄子·至乐》篇所云“庄子妻死,惠子吊之”,二人相居可能不会太远)。

《庄子·秋水》篇云: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由此可见,庄惠二人,实乃相爱相杀的典范,我们可以遥想,战国时期,二人曾经有着何等的友谊。

据说当时有一位奇人名叫黄缭,询问惠施“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假思索,应对如流,“遍为万物说”,主要是有关宇宙万物的学说。

可惜他的着作已经失传,只有《庄子·天下篇》保存有他的十个命题,即“历物十事”:

(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六)南方无穷而有穷。

(七)今日适越而昔来。

(八)连环可解也。

(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惠施是名家“合同异”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历物十事”虽然主要是对自然界的分析,却贯穿着“合同异”的思想,含有辩证的因素。

这和后期墨家一样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粒子所构成。

他又说:“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这里是指事物本身的同一与差别的相对『性』,万物都由微小的物质粒子构成。

什么是“大同”呢?比如马;凡是属于马这一类动物都包括在内,这就是“大同”。

其中黑马、白马、大马、小马等等又有差别,这叫着“小同”。

他得出万物“毕同”的结论,这样就把相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事物都抽象地统一起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